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电源,属于二次电池,即可反复充电使用。它主要由正极板、负极板、电解液、隔板和壳体组成。
正极板的活性物质是二氧化铅,负极板的活性物质是海绵状铅。电解液通常采用稀硫酸溶液,起到传导离子的作用。隔板用于隔离正负极,防止短路,同时允许离子通过。壳体一般为耐酸的塑料或橡胶材质,起到保护和支撑的作用。
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基于电化学反应。放电时,正极的二氧化铅和负极的铅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铅和水,释放电能。充电时,在外加电压作用下,硫酸铅重新转化为二氧化铅和铅,硫酸浓度恢复,电能被储存。
铅酸蓄电池具有成本低、技术成熟、可靠性高、大电流放电性能好等优点,广泛应用于汽车启动、电动自行车、不间断电源、通信基站等领域。但其能量密度较低,体积和重量较大,且含有铅和硫酸,需注意环保回收。
使用铅酸蓄电池时,应避免过度放电和过度充电,定期检查电解液液面,保持清洁干燥。长期不用时应充足电后存放,并定期补充电。废弃电池应交由传业机构处理,防止环境污染。
随着技术进步,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等新型产品减少了维护需求,提高了安全性,但基本原理与传统铅酸电池一致。

